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SOTD - 54】Heron Oblivion - Beneath Fields

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四人組合- Heron Oblivion,音樂帶有'00年的懷舊風格,卻更加詭譎極端,像是對過去放不下心的靈魂般,久久徘徊不散。

成員原先各來自不同樂團,有民謠為主的Espers、迷幻空靈的Comet on Fire等等,Heron Oblivion並沒有因為組團而朝單一樂風發展,反而放大每個團員的優勢,在音樂的和諧與衝突、寂靜與喧囂裡,都可以聽到團員們在不同領域中積極尋找的平衡,在新同名專輯裡一覽(聽)無疑。

在主唱兼鼓手–Meg虛幻飄渺的嗓音中溫柔卻堅定的引導著歌曲主軸,由Noel與Charlie雙吉他時而交錯時而雙管齊下的強大爆發力,和Ethan沈穩的低音貝斯旋律,Heron Oblivion成功的在英式民謠與西岸90年代後期的迷幻搖滾中達到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平衡。

專輯裡你不只能聽到冷靜平穩樂器旋律,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SOTD - 53】Shearwater - Stray Light at Clouds Hill

對鳥類情有獨鍾的Jonathan Meiburg,甚至用海鳥shearwater作為團名,作品裡更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讚頌與嚮往。今年發行的新專輯《Jet Plane and Oxbow》除了一貫融入他們對地球的重視外,歌詞裡更寫滿了對於美國政治困境的無奈和沮喪,希望透過音樂傳達人民的心聲,是一張抗爭目標明確的專輯。

Shearwater的作品並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對於自己所關注的議題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並透過音樂裡的力量來影響這個社會。

以迷幻民謠風格聞名的Shearwater,新專輯裡讓人脈搏強力跳動的節奏是他們融入嘻哈與新浪潮搖滾的化合物,帶著更堅定更大膽的精神,《Jet Plane and Oxbow》可說是Shearwater至今最富有野心的一張作品。

遊走在獨立與主流音樂的他們,在Meiburg的領導下不再焦急的替自己的音樂下定義,如何讓每位團員都能各自發揮所長,在Shearwater的作品裡合而為一,才是新專輯裡的重點。

多層次的樂器組合,凡是與歌曲契合的樂器聲響,團員們也努力嘗試在多重樂器的聲線下找到平衡。《Jet Plane and Oxbow》絕對是Shearwater最值得聆聽,同時也最腳踏實地的一張作品,專輯裡音樂的多元性會讓你在晦暗的天空裡找到一線曙光。

今天要推薦給你們的是專輯裡的新歌- Quiet Americans,也是Meiburg對於美國現狀不滿的反擊,在資本主義至上的社會,在上位者無法真正傾聽人民的心聲,one-way的溝通模式讓民眾早已對現今的"only life"感到厭倦,但我們又將何去何從呢.... Shearwater希望能透過歌曲,提高民眾對社會現狀的關注,讓改變不再是艱辛的一人作業,而是你和我都共同參與的感受與在乎。
Our dull silence
Our disconnected lives
Pull out the lightning dust
At the mention of his name 
And whither the Americans?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SOTD - 52】 SALES樂團介紹

上周末跟朋友到酒吧小酌,DJ放了首讓我大大驚艷絕對讓你一聽成癮的─SALES

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SALES,是Lauren 和 Jordan 組成的雙人樂隊,
兩把吉他加上兩人於錄音室用各種樂器奏出的即興演奏,
以Lo-Fi的風格搭配Lauren慵懶沙啞的嗓音完成讓你在半夢半醒之間做著南方海岸搖滾白日夢的傑作。


Vow的intro巧妙的讓我第一次聽就起疙瘩,乍聽之下還以為是吉他調音前奏,
第一小節尾音暈散開來的結束,逐漸融入下兩小節的單音前奏,接著加入鼓奏的主旋律展開,
好難形容你自己重複聽聽看,告訴我是不是巧妙的不可思議!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SOTD - 51】Frightened Rabbit - Get Out

Frightened Rabbit - Painting of a Panic Attack.jpg睽違三年,蘇格蘭耳熟能詳的民謠搖滾大團- Frightened Rabbit 終於有新作品啦!將於今年四月發行第五張專輯《Painting of a Panic Attack》的他們,幾天前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傳了專輯裡的第一波主打歌曲- Get Out,短短一天就有超過20k的點閱率。潛伏三年的Frightened Rabbit帶著更飽滿的音樂能量,再次回歸獨立音樂舞台。

曾以"Swim Until You Can't See Land"一曲傳達出樂團浩瀚無涯的溫暖力量,告訴你人生就是由一連串失敗挫折所組成,只有堅持不懈走到終點才能嚐到甜美的成就感。

聽Frightened Rabbit會上癮,他們將自己愛與失去的深刻體認化作一顆顆音樂分子,注入你的血液中,永遠陪伴你面對生命中的悲與喜。

只要曾愛過,就一定懂得因為愛所帶來的焦躁、恐懼和慾望會對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Frightened Rabbit的新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SOTD - 50】Cloud Cult - The Seeker專輯

走到了第五十篇的Song Of The Day,謝謝願意花時間到illusiveheaven聽音樂的你們,
我會繼續不間斷的介紹好音樂給大家,感性的話就留到第一百篇我們再說。

1995年於明尼蘇達成團的Cloud Cult,總是一再用音樂顛覆"好,還可以更好"這句俗諺。今年二月推出的新專輯《The Seeker》又一次將他們推上頂峰。加入完整交響樂團編制,以電影原聲帶規模錄製的專輯,正如同專輯名稱"the seeker",他們在音樂的旅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歸屬感和信仰信念。透過音樂,Cloud Cult引領聽眾在迷失的航道上,以專輯為羅盤定位,乘風破浪的朝生命的出口前進。

Cloud Cult的作品都是在主唱Craig Minowa的音樂廠牌- Earthology Records底下發行,樂團工作室位於明尼蘇達州的一座由Minowa自主經營的有機農場裡,注重永續發展的他們,所有專輯從製作到印刷設計,都是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有機材料,也成為Cloud Cult的樂團特色之一。

深受各大音樂媒體喜愛,Pitchfork曾用"insane genius"來讚賞Cloud Cult,Rolling Stone更形容他們同時擁有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SOTD - 49】The Underground Youth - The Perfect Enemy for God專輯

許多一人樂隊DIY作品都是近代耳熟能詳樂團的前身,如Ty Seagull、Mike Polizze等,The Underground Youth的前身是主唱Craig Dyer一人的DIY臥室作品,在與音樂廠牌Fuzz Club Records簽約後,網羅吉他手Tom和鼓手/妻子的Olya,才成為我們熟悉的三人編制。除了替過去自主發行的五張專輯重新編曲錄製,The Underground Youth音樂的多產實力也不容小覷。

被譽為英國近代最令人期待的迷幻搖滾新秀之一,在The Underground Youth的音樂裡– 傳統與摩登可以並存、哀傷則是快樂的一體兩面。遊走在迷幻與後龐克之間的灰色地帶,讓人情不自禁的漂浮在他們所創造的黑暗世界裡,陪伴你的只有微微短暫透進的陽光稍縱即逝。聽The Underground Youth就像看一部悲劇電影,你的心會隨著曲折離奇的劇情而起伏,最後那令人扼腕的結局,更在心中留下難以言喻的苦澀,痛苦卻如此淒美。

深受Bob Dylan和Nick Cave影響的Dyer,於青年時期就熱愛詩詞,開始接觸樂器後便將腦海中的千頭萬緒寫成了一首首敘事曲。雖不是六零年代Dylan積極明快的民謠敘事,卻真真實實的反應了這個世代的煩惱與冷漠。嘗盡人情冷暖的他們,用迷幻與後龐克音樂唱出有口難言的惆悵,從來沒有想過要如何隱藏負面能量,而是在一首又一首歌曲背後找到生命的初衷,歸零再重新開始。

2013年發行的《The Perfect Enemy for God》專輯,是The Underground Youth三人編制成團後的第一張共同作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SOTD - 48】Grizzly Bear - Sleeping Ute

布魯克林早已在獨立音樂史寫下一篇篇啟發無數創作者的幻想曲,身為近代迷幻搖滾大軍之一的- Grizzly Bear,更帶著他們大膽在迷幻、實驗和搖滾樂中遊走的精神,成為千禧年後布魯克林音樂場景的養分之一。

由Edward Droste的個人作品擴展到四人編制的灰熊樂隊,絕對不是你所熟悉的獨立樂團。精通多樣樂器的團員們跳脫樂團框架,在傳統樂器與現代合成器中找到平衡,音樂在團員們飽滿的低喃和聲中,成為創新卻不失細膩的Grizzly Bear,也是樂壇辨識度極高的現代樂隊。

連續兩張專輯都拿下Pitchfork(美國指標性音樂評論網)9/10的高分,他們卻沒有因此安於現狀。重視音樂氛圍的灰熊,除了創作出朗朗上口的主副旋律,於每個小節間的著墨,更展現出他們對音樂編排的細膩,歌曲中的每個環節都和歌詞旋律一樣重要。

2012年的《Shields》專輯,再次獲得Pitchfork上9.1的好評,依舊帶著一貫的Grizzly Bear風格,華麗又充滿細節的音樂,浸淫在Droste情感十足的渾厚嗓音裡,前衛無畏的音樂與專輯/影像設計,用迷幻/實驗等類別早已無法概括他們音樂的多樣性,《Shields》成功將Grizzly Bear推上藝術搖滾(Art Rock)的頂峰,也吸引大批媒體和藝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