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你不能不關注】爵士搖滾大團 - The Sea and Cake

有「世界藍調音樂之都」一稱的芝加哥,孕育無數優秀的音樂人,今天要介紹的 - The Sea and Cake便沿襲了Chicago獨特的爵士風潮,在indie-rock的基底下,調配出一杯杯使人沉醉的芝式音樂調酒。

先跟大家坦白,我對 The Sea and Cake 的暸解一點也不深,樂隊發行的10 張專輯雖然都曾聽過,但今天就不專挑某張專輯來介紹,單純想跟你們分享幾首我自己很愛的作品。

四名團員都是非常優秀的樂手,其中最熟悉的應該是鼓手John McEntire了吧 (McEntire同時也是實驗後搖大團- Tortoise裡那位任何樂器都難不倒他的multi-intrumentalist,Tortoise也曾於2014年首次登台演出)。

在傳統搖滾四件式器樂組合配置下融入爵士的swing和前衛的實驗搖滾,總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他們,曾發行的十張專輯,每張都有不同的主題與突破,就像偽裝成搖籃曲般的溫潤順耳,但骨子裡卻充斥著對音樂的挑戰和嘗試。

▲The Sea and Cake - Inn Keeping (Album: The Moonlight Butterfly, 2011)

前半段循環的吉他旋律和刻意留下些許雜訊的vocal,讓人誤以為是否要走一個lo-fi的風格,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最刺激腦內啡分泌的樂隊:Hippo Campus



2017年最讓我驚喜的新興樂隊絕對非 Hippo Campus 莫屬!這群來自明尼蘇達,平均年齡剛好是美國最低飲酒限制的年輕人,用首張專輯《Landmark》成功寫下他們音樂生涯第一個里程碑。


如同團名一樣,他們的音樂就像海馬迴(Hippocampus)有讓人過耳不忘的記憶,總讓人在漂浮於空中的旋律分子和情緒滿點的歌詞裡流連忘返。看似隨性卻又不著痕跡的剖開真心供你檢視的歌詞,唱著都曾是少男少女的你我有過的喜怒哀樂,在結構整齊的樂器演奏下毫不矯情的做著自己喜歡也最有自信的事。






《Landmark》專輯裡收錄了13首作品,歌曲風格有的相似有的卻大相逕庭,不變的是他們音樂裡所乘載的、那無法衡量的能量,讓人每次聽都能迅速的充電完畢。帶有Vampire Weekend的輕快節奏和無憂無慮的氛圍因子,和Hippo Campue獨有的年少輕狂的不羈,在不知不覺中大腦裡的腦內啡急劇上升,越聽心情越愉悅,最後總是帶著微笑在聽他們的音樂。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你不能不關注】新生代英搖樂隊 Sundara Karma

老一輩的總認為九零後出生的小伙子對生活毫無想法,對未來也毫無責任心,真的是這樣嗎?
四位來自英國Reading的年輕人,要用音樂證明自己並非成天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且無時無刻都用音樂來刻畫他們對社會的觀察,他們是「Sundara Karma」。

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Sundara Karma,音樂裡潛伏的能量卻早已遠遠超過他們的年紀。就像任何九零出生的年輕人,網際網路的影響絕對比前幾個世代來的深遠,習慣性從網路而非書本尋找資料,這樣的便利性讓我們能更輕鬆的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

Sundara Karma的音樂也是這樣,乍聽之下很像過去某些知名大團的歌曲,但你又能非常輕易的找出屬於他們的獨特性。活力十足的英倫搖滾搭配樂隊真誠直率的情境表達,讓人無法不跟著節奏打拍子,嘴裡也不自覺的哼著一句句catchy到不行的歌詞,這時就忍不住感嘆「年輕真好」啊!

今年1月剛發行首張專輯《Youth Is Only Ever Fun in Retrospect》,成功地用情緒滿點的輕快舞曲迅速擄獲樂迷的心。主唱Oscar用他那漫不經心得口吻唱著他們對文學、社會、宗教、經濟的看法,徹底推翻你對英倫搖滾的膚淺想像。

Sundara Karma四人絕佳的默契也替音樂增色不少。鏗鏘有力的鼓聲和穩健的貝斯節奏,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你不能不關注】中國北方最牛逼的後搖樂隊 惘聞 (Wang Wen)

時代是被人所劃分的,世界在變。

自1999年以五人姿態呈現的惘聞,籌組17年,社會不知已經歷了多少變化,惘聞的五人陣容卻一路堅持到現在。建立在這不變的基石上,他們不斷做新的嘗試,對質與量的要求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在大連堅持著惘聞的音樂理想,每次發新輯總又超越過去的自己,透過在音樂裡體驗到的人生,來跟整個世界溝通。即便在遙遠的未來,自己終將成為後輩的踏腳石,最重要的意義是,自己做過了,已無憾,值得了。

「Break the Cars」是我第一首惘聞的作品。聽惘聞,有種和世界共通的感覺,不是脫節,反而領頭走在最前面。同一首歌曲裡,歡愉和悲戚是可以共存的,焦慮狂躁的背後總會有個柔軟快樂的曾經,反之必然。

「本質上來說,後搖是種顛覆性的音樂,而不會漸漸形成某種特定流派」惘聞的吉他手謝玉崗在新專輯《歲月鴻溝》的預告片裡如是說著,「在惘聞的音樂裡,你會聽到更宏大更壯觀的聲音場景,是由許多情緒交織而成的多重表達。」

從首張專輯《第二十八天失眠日記》到2014年的《八匹馬》,身為中國後搖巨擘的惘聞從未因滿足而停下腳步,不斷打破重建的實驗精神,惘聞在音樂裡做著一個又一個大夢,任憑夢裡的角色盡情的衝撞、咆哮,夢醒了,該回歸現實生活的時刻,原本渺小的自己依然沒變,卻悄悄握緊了拳頭,繼續奮不顧身的生活著,直到下一場夢裡,又將成為自己的英雄。

惘聞的音樂就像社會上每一個你和我,平凡安靜卻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在快要沈溺的時刻,像是一道光束引導著你一股腦的宣洩內心所有說不出口的那些,世上沒有人懂但惘聞懂的情緒分子。

2016年發行第九張專輯《歲月鴻溝》,專輯名稱來自團員這幾年對數位時代和生活步調加速的焦慮,網際網路看似將人們更緊密的連結在一塊,事實上卻將人際關係分解得更加細碎,散落在不同的時空裡,載浮載沉。

「只有音樂總是或輕或重,但他從來不是精神糖果或情緒解藥。但我總是幻想著它那強大的氣流能讓時間暫停,把你我從冰冷的深淵噴到九霄雲外,然後摔的粉身碎骨」吉他手謝玉崗這樣說著。

《歲月鴻溝》是惘聞第一張由製作人操刀的專輯,剛好兩位合作的歐洲製作人又對於聲音細節非常刁鑽,如何在實驗性探索的渴望和製作人對音樂清晰呈現的迫切要求中找到平衡,惘聞一再地將自己逼到牆角,逼著自己在舒適圈外更浩瀚的世界找尋解答,《歲月鴻溝》便是他們將創作當時最真切的想法,透過七首更加宏偉的作品傳達給每一位聽眾。
今天要分享的是專輯裡特同名單曲「歲月鴻溝」。背景裡揮之不去的低頻噪音像是世代轉換後,難以言喻的混亂與猜忌,鐵琴和蕭的旋律乍聽之下那樣的清澈透亮,其中卻飽含多少你我卸下武裝後的寂寞與哀愁。接近尾聲那初聽格格不入的合成器聲響卻在小喇叭遼闊的包容性中長存,不也就是每個大時代下的我們,奮力堅持地做著自己,努力的不被埋沒在歲月的鴻溝。


▲惘聞 - 歲月鴻溝

惘聞的每張作品都像是拋了題目給聽眾,卻又同時給了一個他們腦海中最適的解答。
音樂和人生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至少聽著惘聞的音樂,我們並肩走在時代的前方,不孤單。

Stay tuned! x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樂團推薦】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如果音樂有畫面,在聲子蟲的歌曲裡我彷彿看見自己已逝去的的人生殘影。」


來自台南的四人後搖樂隊,擅長以音樂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畫面。蟲鳴雖然微弱,但當很多隻聚在一起所發出的聲響卻具有讓人無法入睡的影響力。聲子蟲的音樂正如團名一般,透過強大的創造力建構出一個無垠空間,帶你穿越一道又一道的音牆、看遍聲響中的層次風景。

聲子蟲的音樂同時兼具Mogwai的躁動抑鬱與Mono的沉穩內斂,從《模樣國》裡暴戾騷動的「紅色戰爭」到《午夜城》中帶你躍動時空的「飛光.流影」,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台灣樂團推薦】康士坦的變化球 Constant & Change

康士坦的變化球 Constant & Change

曲風游移在實驗性強的後搖與晦暗陰鬱的後龐,時而吶喊著痛徹心扉的孤獨,時而又用寡言的沈默將你緊緊擁入懷。團名「Constant & Change」引自英文哲思「Constantly chagning - 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如同音樂中難以預測的多樣性,命運的變化更是無法掌控,那就隨遇而安吧,在社會浪潮裡載浮載沉,在每個大浪後,一次又一次的站穩腳步,朝自己想成為的理想更近一點。

由複雜鼓點堆疊而出的節拍打下厚實基底,強烈的吉他riff暈染出層次多元的迷離天空,合成器/keyboard的聲響便成了夜空中點點繁星,讓人在黑暗中找到片刻的沈穩和希望。

2016年底發行首張專輯《擱淺的人》,是團員們不斷衝撞質疑後所找到的康士坦的樣貌。除了同名單曲「擱淺的人」是唯一有填詞的曲子外,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私藏不藏私:四月】你不能錯過的音樂人 - Hazel English

雖然還沒到春暖花開,但氣溫總算有點春天的樣子了!


暨三月份推薦超適合暖春午後聽的花草系dreampop樂隊- Real Estate之後,今天要一連推薦兩個小清新dreampop音樂人,巧的是兩人是朋友且目前都定居在Oakland,同時都將於今年發行專輯/EP。音樂風格都帶著濃濃夏日午後慵懶氣息的dreampop,以及那讓人忍不住跟著輕搖晃腦哼唱的surf music,彷彿正站在衝浪板上看著閃閃發光的海面發呆,在海平面上做著躺在非洲大草原的白日夢。



▲別忘了先看完四月私藏不藏私Part 1喔,有synthpop新秀Day Wave的專文介紹!
    文章傳送門:http://illusiveheaven.blogspot.com/2017/04/day-wave.html

今天要介紹的音樂人- Hazel English 和Part 1裡介紹的Day Wave除了私下是朋友之外,Hazel的首張EP《Never Going Home》也是由Day Wave的Jackson Philips操刀製作。

於澳洲成長的Hazel,遠渡重洋到加州求學,畢業後毅然決定要永久移民到美國,她的創作主要圍繞在對未來不確定性所缺乏的安全感。

本身是個完美主義者的Hazel,對自己要求甚高,創作過程中,從非黑即白的視角,逐漸發現在生命中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很多時候即使不確定也無所謂,在嘗試過後如果不適合自己,那就走另一條路就好。(感覺出來她跟我一樣很容易想太多)

將對生活的感觸寫進音樂裡,如果剛好你也經歷生命的轉折,聽Hazel的歌曲總是心有戚戚焉到不行。Never Going Home 寫的不是她對澳洲的厭惡,而是自己如何深深被加州帶給她的興奮和並存的焦慮不安感深深吸引。在不斷重複傳唱著的”Never going home again.”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