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你不能不關注】爵士搖滾大團 - The Sea and Cake

有「世界藍調音樂之都」一稱的芝加哥,孕育無數優秀的音樂人,今天要介紹的 - The Sea and Cake便沿襲了Chicago獨特的爵士風潮,在indie-rock的基底下,調配出一杯杯使人沉醉的芝式音樂調酒。

先跟大家坦白,我對 The Sea and Cake 的暸解一點也不深,樂隊發行的10 張專輯雖然都曾聽過,但今天就不專挑某張專輯來介紹,單純想跟你們分享幾首我自己很愛的作品。

四名團員都是非常優秀的樂手,其中最熟悉的應該是鼓手John McEntire了吧 (McEntire同時也是實驗後搖大團- Tortoise裡那位任何樂器都難不倒他的multi-intrumentalist,Tortoise也曾於2014年首次登台演出)。

在傳統搖滾四件式器樂組合配置下融入爵士的swing和前衛的實驗搖滾,總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他們,曾發行的十張專輯,每張都有不同的主題與突破,就像偽裝成搖籃曲般的溫潤順耳,但骨子裡卻充斥著對音樂的挑戰和嘗試。

▲The Sea and Cake - Inn Keeping (Album: The Moonlight Butterfly, 2011)

前半段循環的吉他旋律和刻意留下些許雜訊的vocal,讓人誤以為是否要走一個lo-fi的風格,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最刺激腦內啡分泌的樂隊:Hippo Campus



2017年最讓我驚喜的新興樂隊絕對非 Hippo Campus 莫屬!這群來自明尼蘇達,平均年齡剛好是美國最低飲酒限制的年輕人,用首張專輯《Landmark》成功寫下他們音樂生涯第一個里程碑。


如同團名一樣,他們的音樂就像海馬迴(Hippocampus)有讓人過耳不忘的記憶,總讓人在漂浮於空中的旋律分子和情緒滿點的歌詞裡流連忘返。看似隨性卻又不著痕跡的剖開真心供你檢視的歌詞,唱著都曾是少男少女的你我有過的喜怒哀樂,在結構整齊的樂器演奏下毫不矯情的做著自己喜歡也最有自信的事。






《Landmark》專輯裡收錄了13首作品,歌曲風格有的相似有的卻大相逕庭,不變的是他們音樂裡所乘載的、那無法衡量的能量,讓人每次聽都能迅速的充電完畢。帶有Vampire Weekend的輕快節奏和無憂無慮的氛圍因子,和Hippo Campue獨有的年少輕狂的不羈,在不知不覺中大腦裡的腦內啡急劇上升,越聽心情越愉悅,最後總是帶著微笑在聽他們的音樂。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你不能不關注】新生代英搖樂隊 Sundara Karma

老一輩的總認為九零後出生的小伙子對生活毫無想法,對未來也毫無責任心,真的是這樣嗎?
四位來自英國Reading的年輕人,要用音樂證明自己並非成天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且無時無刻都用音樂來刻畫他們對社會的觀察,他們是「Sundara Karma」。

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Sundara Karma,音樂裡潛伏的能量卻早已遠遠超過他們的年紀。就像任何九零出生的年輕人,網際網路的影響絕對比前幾個世代來的深遠,習慣性從網路而非書本尋找資料,這樣的便利性讓我們能更輕鬆的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

Sundara Karma的音樂也是這樣,乍聽之下很像過去某些知名大團的歌曲,但你又能非常輕易的找出屬於他們的獨特性。活力十足的英倫搖滾搭配樂隊真誠直率的情境表達,讓人無法不跟著節奏打拍子,嘴裡也不自覺的哼著一句句catchy到不行的歌詞,這時就忍不住感嘆「年輕真好」啊!

今年1月剛發行首張專輯《Youth Is Only Ever Fun in Retrospect》,成功地用情緒滿點的輕快舞曲迅速擄獲樂迷的心。主唱Oscar用他那漫不經心得口吻唱著他們對文學、社會、宗教、經濟的看法,徹底推翻你對英倫搖滾的膚淺想像。

Sundara Karma四人絕佳的默契也替音樂增色不少。鏗鏘有力的鼓聲和穩健的貝斯節奏,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你不能不關注】中國北方最牛逼的後搖樂隊 惘聞 (Wang Wen)

時代是被人所劃分的,世界在變。

自1999年以五人姿態呈現的惘聞,籌組17年,社會不知已經歷了多少變化,惘聞的五人陣容卻一路堅持到現在。建立在這不變的基石上,他們不斷做新的嘗試,對質與量的要求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在大連堅持著惘聞的音樂理想,每次發新輯總又超越過去的自己,透過在音樂裡體驗到的人生,來跟整個世界溝通。即便在遙遠的未來,自己終將成為後輩的踏腳石,最重要的意義是,自己做過了,已無憾,值得了。

「Break the Cars」是我第一首惘聞的作品。聽惘聞,有種和世界共通的感覺,不是脫節,反而領頭走在最前面。同一首歌曲裡,歡愉和悲戚是可以共存的,焦慮狂躁的背後總會有個柔軟快樂的曾經,反之必然。

「本質上來說,後搖是種顛覆性的音樂,而不會漸漸形成某種特定流派」惘聞的吉他手謝玉崗在新專輯《歲月鴻溝》的預告片裡如是說著,「在惘聞的音樂裡,你會聽到更宏大更壯觀的聲音場景,是由許多情緒交織而成的多重表達。」

從首張專輯《第二十八天失眠日記》到2014年的《八匹馬》,身為中國後搖巨擘的惘聞從未因滿足而停下腳步,不斷打破重建的實驗精神,惘聞在音樂裡做著一個又一個大夢,任憑夢裡的角色盡情的衝撞、咆哮,夢醒了,該回歸現實生活的時刻,原本渺小的自己依然沒變,卻悄悄握緊了拳頭,繼續奮不顧身的生活著,直到下一場夢裡,又將成為自己的英雄。

惘聞的音樂就像社會上每一個你和我,平凡安靜卻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在快要沈溺的時刻,像是一道光束引導著你一股腦的宣洩內心所有說不出口的那些,世上沒有人懂但惘聞懂的情緒分子。

2016年發行第九張專輯《歲月鴻溝》,專輯名稱來自團員這幾年對數位時代和生活步調加速的焦慮,網際網路看似將人們更緊密的連結在一塊,事實上卻將人際關係分解得更加細碎,散落在不同的時空裡,載浮載沉。

「只有音樂總是或輕或重,但他從來不是精神糖果或情緒解藥。但我總是幻想著它那強大的氣流能讓時間暫停,把你我從冰冷的深淵噴到九霄雲外,然後摔的粉身碎骨」吉他手謝玉崗這樣說著。

《歲月鴻溝》是惘聞第一張由製作人操刀的專輯,剛好兩位合作的歐洲製作人又對於聲音細節非常刁鑽,如何在實驗性探索的渴望和製作人對音樂清晰呈現的迫切要求中找到平衡,惘聞一再地將自己逼到牆角,逼著自己在舒適圈外更浩瀚的世界找尋解答,《歲月鴻溝》便是他們將創作當時最真切的想法,透過七首更加宏偉的作品傳達給每一位聽眾。
今天要分享的是專輯裡特同名單曲「歲月鴻溝」。背景裡揮之不去的低頻噪音像是世代轉換後,難以言喻的混亂與猜忌,鐵琴和蕭的旋律乍聽之下那樣的清澈透亮,其中卻飽含多少你我卸下武裝後的寂寞與哀愁。接近尾聲那初聽格格不入的合成器聲響卻在小喇叭遼闊的包容性中長存,不也就是每個大時代下的我們,奮力堅持地做著自己,努力的不被埋沒在歲月的鴻溝。


▲惘聞 - 歲月鴻溝

惘聞的每張作品都像是拋了題目給聽眾,卻又同時給了一個他們腦海中最適的解答。
音樂和人生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至少聽著惘聞的音樂,我們並肩走在時代的前方,不孤單。

Stay tuned! x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樂團推薦】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如果音樂有畫面,在聲子蟲的歌曲裡我彷彿看見自己已逝去的的人生殘影。」


來自台南的四人後搖樂隊,擅長以音樂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畫面。蟲鳴雖然微弱,但當很多隻聚在一起所發出的聲響卻具有讓人無法入睡的影響力。聲子蟲的音樂正如團名一般,透過強大的創造力建構出一個無垠空間,帶你穿越一道又一道的音牆、看遍聲響中的層次風景。

聲子蟲的音樂同時兼具Mogwai的躁動抑鬱與Mono的沉穩內斂,從《模樣國》裡暴戾騷動的「紅色戰爭」到《午夜城》中帶你躍動時空的「飛光.流影」,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台灣樂團推薦】康士坦的變化球 Constant & Change

康士坦的變化球 Constant & Change

曲風游移在實驗性強的後搖與晦暗陰鬱的後龐,時而吶喊著痛徹心扉的孤獨,時而又用寡言的沈默將你緊緊擁入懷。團名「Constant & Change」引自英文哲思「Constantly chagning - 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如同音樂中難以預測的多樣性,命運的變化更是無法掌控,那就隨遇而安吧,在社會浪潮裡載浮載沉,在每個大浪後,一次又一次的站穩腳步,朝自己想成為的理想更近一點。

由複雜鼓點堆疊而出的節拍打下厚實基底,強烈的吉他riff暈染出層次多元的迷離天空,合成器/keyboard的聲響便成了夜空中點點繁星,讓人在黑暗中找到片刻的沈穩和希望。

2016年底發行首張專輯《擱淺的人》,是團員們不斷衝撞質疑後所找到的康士坦的樣貌。除了同名單曲「擱淺的人」是唯一有填詞的曲子外,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私藏不藏私:四月】你不能錯過的音樂人 - Hazel English

雖然還沒到春暖花開,但氣溫總算有點春天的樣子了!


暨三月份推薦超適合暖春午後聽的花草系dreampop樂隊- Real Estate之後,今天要一連推薦兩個小清新dreampop音樂人,巧的是兩人是朋友且目前都定居在Oakland,同時都將於今年發行專輯/EP。音樂風格都帶著濃濃夏日午後慵懶氣息的dreampop,以及那讓人忍不住跟著輕搖晃腦哼唱的surf music,彷彿正站在衝浪板上看著閃閃發光的海面發呆,在海平面上做著躺在非洲大草原的白日夢。



▲別忘了先看完四月私藏不藏私Part 1喔,有synthpop新秀Day Wave的專文介紹!
    文章傳送門:http://illusiveheaven.blogspot.com/2017/04/day-wave.html

今天要介紹的音樂人- Hazel English 和Part 1裡介紹的Day Wave除了私下是朋友之外,Hazel的首張EP《Never Going Home》也是由Day Wave的Jackson Philips操刀製作。

於澳洲成長的Hazel,遠渡重洋到加州求學,畢業後毅然決定要永久移民到美國,她的創作主要圍繞在對未來不確定性所缺乏的安全感。

本身是個完美主義者的Hazel,對自己要求甚高,創作過程中,從非黑即白的視角,逐漸發現在生命中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很多時候即使不確定也無所謂,在嘗試過後如果不適合自己,那就走另一條路就好。(感覺出來她跟我一樣很容易想太多)

將對生活的感觸寫進音樂裡,如果剛好你也經歷生命的轉折,聽Hazel的歌曲總是心有戚戚焉到不行。Never Going Home 寫的不是她對澳洲的厭惡,而是自己如何深深被加州帶給她的興奮和並存的焦慮不安感深深吸引。在不斷重複傳唱著的”Never going home again.”後,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私藏不藏私:四月】你不能錯過的音樂人 - Day Wave

雖然還沒到春暖花開,但氣溫總算有點春天的樣子了!

暨三月份推薦超適合暖春午後聽的花草系dreampop樂隊- Real Estate之後,今天要一連推薦兩個小清新dreampop音樂人,巧的是兩人是朋友且目前都定居在Oakland,同時都將於今年發行專輯/EP。音樂風格都帶著濃濃夏日午後慵懶氣息的dreampop,以及那讓人忍不住跟著輕搖晃腦哼唱的surf music,彷彿正站在衝浪板上看著閃閃發光的海面發呆,在海平面上做著躺在非洲大草原的白日夢。
▲Day Wave

來自加州的Day Wave是由Jackson Philips組成的一人樂隊。在投入Day Wave之前,他是電子雙人樂隊- Carousel 的鼓手,2014年毅然決然離開Carousel、離開LA,除了專心調養身體外,也全心投入Day Wave的音樂製作。

鼓手出身的他,最喜歡的還是以吉他為主的音樂類型。於是他拾起了吉他,”Fuck it, it’s can’t be that hard”,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美國synthpop樂隊 Future Islands 強勢回歸!

2017真的很不得了,太多休團多時的樂隊都選在年初宣布即將發行新專輯的喜訊,從22年未有新作品的瞪鞋始祖Slowdive、加拿大獨立創作才女Feist、電子氛圍音樂新秀Cigarette After Sex、到美國indie民謠大團Fleet Foxes,都即將在今年年中強勢回歸!

當然不能忘了美國synthpop大團- Future Islands,近兩年未有新作品的他們,即將於兩天後(Apr. 7)發行新專輯《The Far Field》。上張專輯《Singles》裡的單曲- Seasons (Waiting on You) 被Pitchfork評選為2014年的最佳單曲,更讓人期待這次Future Islands將會帶來怎樣的作品。


於三月提前釋出的兩首新歌- Ran 和 Cave,一聽就讓人陷入樂隊獨特的魅力中,完全就是「Future Islands回來了」的感覺啊!主唱Sam Herring充滿戲劇張力的嗓音,再平凡的小事,透過Herring百分之兩百的情緒表達與說故事功力,總能輕而易舉的帶領聽眾進入他所創作的故事裡細細品味。

除了Herring無人能比的歌唱魅力,鍵盤手Gerrit Welmers游移在合成器與keyboard的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你不能不關注】愛爾蘭憂鬱民謠詩人 Ciaran Lavery

下雨的時節,大家都聽什麼音樂度過呢?

我覺得,和雨聲搭配的最佳音樂類型,就是一把吉他和低穩沉著的男主唱,你會一頭栽入歌曲裡的故事,滴滴答答打落在屋簷的細雨,也成了音樂的配樂,不再是擾人心房的亂源。

Ciaran Lavery的音樂就帶有這股強烈的吸引力,在他宛若蒙上一層紗的嗓音背後,你會聽到他纖細敏感的心思,毫不掩飾的對你傾瀉而出。

來自愛爾蘭的Ciaran,自幼在鄉間小鎮長大,他曾在訪談提到,也許自己音樂會如此真誠赤裸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成長環境。小鎮由於人少,鄰里住戶就如家人一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從不虛假,喜怒哀樂都能共同分享。Ciaran希望聽眾也能從自己的音樂中,聽見他想傳達的初衷,創作時便一股腦的將所有心思化作旋律和歌詞,全寫進音樂裡了。

被定義為典型的創作型歌手,Ciaran卻從未在創作上安於現狀。

自2014年發行首張EP《Kosher》,以 Left For America 一曲迅速在Spotify破百萬點閱,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你不能不關注】電音界文青 HÆLOS


你們知道電子音樂流派其中的「trip-hop」嗎?

不像一般electropop由一連串節奏明快的節拍所組成,而是由更為緩慢、更具實驗性的碎拍節奏所構成。鼓點靈活且多反拍與副點,搭配女主唱如夢似幻的嗓音,給聽眾恍若置身夢境之感。融合爵士、靈魂樂等元素,trip-hop那若有似無的縹緲界線,在音樂製作上給樂隊更多想像的空間。對聽眾而言,更是一場聽覺的探索之旅,在碎拍旋律和不按牌出裡的元素之間,看見樂隊的核心。知名代表樂隊如: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等,皆是90年代將trip-hop推上高峰的重要樂隊。

今天要推薦的HÆLOS便是近年興起的trip-hop樂隊,在這個90年代風靡舞廳的音樂流派之上,加入近代電子樂的技巧,暨復古又現代的音樂立即擄獲樂迷的心。

來自英國倫敦的電音組合 - HÆLOS,由Lotti、Arthur、Dom三人組成。成團前各自忙碌於不同的音樂projects,因緣際會下才因「製作音樂」湊在一塊,彼此的友誼也是在專輯錄音製作中逐漸發展,經歷許多個性上的磨合,才成為感情很好的朋友。

三人對於音樂作品的看法,都希望能用隱晦的意象激發聽眾的想像力,讓樂迷自行解讀歌曲中的意境。去年發行的專輯《Full Circle》便是他們共同努力的音樂結晶。會用「circle」作為專輯名稱是因為「圓」在無論是科學、宗教裡都不斷出現,它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暨代表了核心卻又顯示了界限,是個很有趣的意象,樂隊也希望聽眾能在聆聽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圓。

有趣的是,在完成《Full Circle》前,HÆLOS從未做過任何live演出,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你不能不關注】爆發力女聲 Maiah Manser

一直對「女聲搖滾」有莫名的迷戀,從Lady Gaga、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到Björk 和 Adele 都是經典的力量女聲。如果你也喜歡這幾位柔美與剛強並存的女性歌手,絕對會愛上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 Maiah Manser。

來自美國Oregon的Maiah,從小就對歌唱情有獨鍾的她,4歲在幼兒園時期因為不愛午睡,被老師帶至各班上台唱歌給其他學生聽。6歲時參加鎮上的才藝秀,更讓Maiah確定自己非常享受站在舞台上表演給觀眾的感覺。為了追求歌唱和音樂製作的夢想,大學更搬到Seattle主修音樂。

除了有穩固的音樂基礎,Maiah的演出經驗也非常豐富。曾擔任Mary Lambert巡迴演出的和聲歌手,也曾加入the esoterics組織裡優秀的聲樂歌手並參與無數大小演出。辨識度極高且音域廣闊的聲線,在2014年發表的第一首個人作品- Hold Your Head Up後,讓Maiah迅速受到各界矚目。

大膽嘗試不同音樂元素,讓Maiah的音樂充滿濃厚的黑暗與躁動感。新歌Sweet Hell中使用了60年代錄製
的斧頭劈樹枝的音效、Second Skin更將火箭升空的音效巧妙的融入歌曲中,讓她的音樂聽起來不只是由冰冷的電子數位組成,更多了有機原始的手感溫度。

今年4月即將發行最新EP的她,本週剛結束在Live on KEXP的現場演出,

英倫流行電子雙人樂隊 - Aquilo / Electro soul pop duo - Aquilo

每次聽Aquilo總是輕易地墜入他們音樂裡深沈的情感與無邊無際的心碎淚海。來自英國的他們,以鋼琴為主奏揉入經典的synthpop,將創作的靈魂注入音樂裡,不只唱出滿地心碎,根本就是將整顆心剖開,赤裸裸呈現在你面前。

這組來自英國的電子搖滾雙人樂隊,Aquilo是希臘羅馬神話中北風與寒冬女神的名字,也間接讓人將他們的音樂和憂傷孤寂聯想在一塊。終於在今年1月發行首張專輯《Silhouettes》的Aquilo,收錄了14首全新的創作,帶你沈溺於他們最真摯豐沛的情感,在Tom沙啞的菸嗓裡,一起飛越思緒的高峰和低谷,相互擁抱取暖。


Aquilo像The xx和James Blake的綜合體,對於音樂元素的大膽嘗試與強烈的情緒渲染力,絕對是2017不可錯過的新星。


《Silhouettes》專輯找來電子氛圍音樂巨擘- SOHN (今年1月才發行最新專輯《Rennen》,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你不能不關注】瞪鞋樂隊 Cigarettes After Sex

“There’s just such an intimacy to Cigarettes After Sex’s sound 
   that it’s impossible to not let it into the pit of your belly.”       - Independent Music News

如果哪個樂隊總是有辦法將無以名狀的憂傷唱入心坎裡,那肯定是Cigarettes After Sex。

2008由首腦Greg Gonzalez在德州錄製第一張EP《I.》後,開始以Cigarette After Sex的身份演出,久未有新作的他們,直到2015年才又發行新單曲《Affection》、《Keep on Loving You》,2016年年底隨著新單曲《K.》的發行,樂隊宣布將於2017年6月9日正式發表最新大碟《Apocalypse》。

Cigarettes After Sex總是能讓人一股腦的栽入他們音樂裡溫暖閒適的氛圍裡,在不自覺的循環播放後,內心的傷感早已隨著Greg雌雄難辨的嗓音滿溢而出,沈浸在並存的浪漫與心碎,久久無法抽離。

即使音樂裡的哀愁遠大於喜樂,你還是能隨著Cigarettes After Sex的曲子翩然起舞。
可能不像一般shoegaze / dream-pop樂隊 (e.g. Slowdive、My Bloody Valentine…)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私藏不藏私:三月】你不能錯過的音樂人 / New Artist You Must Know Part II

最近又開始聽起後搖了。

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時節喜歡聽著只有旋律的曲子,還有什麼比逐漸回暖的初春,綠葉露出新芽的現在,更適合開一場耳機裡限定的後搖派對呢,任由思緒隨著音樂逐漸高漲/低落的情緒漸行漸遠。

▲Amber 琥珀

來自西安的琥珀,2011年發行首張EP《宿醉之星(Drunk Star)》後,樂隊就鮮少有新作或演出了,直到去年年底,樂隊突然發佈將在西安演出的訊息,並表示將會開始新作品的編創,消息一出,癡癡等著的樂迷們徹底心花怒放。

擅長營造迷離但又不脫離現實氛圍的琥珀,除了以柔和清脆的吉他旋律貫穿歌曲,節奏感強烈的鼓聲在他們的音樂裡不僅僅是穩重的配角,反而像是第二主角般,雖不如主角耀眼,仍賣力的為歌曲呈現的畫面盡心盡力。

《宿醉之星》裡樂隊嘗試了大量不同的音樂元素,在聽來閒適悅耳的音符背後,夾雜著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與對人生的體悟,輕易的撩動樂迷的心弦,跟著琥珀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循環,即使從零到有,從有到無,在大風大浪之後總會回歸平靜。

首張EP裡的五首歌,每首都蘊藏著截然不同的氛圍,乍聽之下不像同張專輯裡的歌曲,卻又在異中求同融入相似的元素,是張一聽就會上癮的專輯啊。


▲琥珀Amber - 宿醉之星 Drunk Star

一定要聽到最後噢,會有跟歌曲開頭完全不一樣的溫柔包覆感。

▲琥珀Amber - 光年 light year


讓樂隊帶你體驗一場跨越時空的太空旅行,在銀河裡以光速穿梭,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私藏不藏私:三月】你不能錯過的音樂人 / New Artist You Must Know Part I

新專欄來了!
以後每個月都會搜集幾個新發現的音樂人/樂團,不定期更新分享給大家,反應熱烈的話會更常更新的,記得要隨時關注illusive heaven的粉專和部落格喔~

▲David Keenan

初次聽到Keenan的音樂,除了從他太好辨識的腔調確定是愛爾蘭人,此外一直以為這人應該是Glen Hansard的摯友之類的(後來發現他們真的認識),只有歷經風霜的大叔才能把故事唱的如此適合喝上一杯whiskey。

之後發現他跟George Erza同年之後,吃驚的程度完全不亞於前者。近期發行的單曲《Cobwebs》更榮登iTunes Singer Songwriter排行榜第一名,這位來自愛爾蘭的新秀,用低沉嗓音和一把吉他,道盡他的熱情、痛苦、以及伴隨而來的承諾,音樂敘事的能力說他是年輕的Bob Dylan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太難割愛,所以一次推薦兩首歌。

▲David Keenan - James Dean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Real Estate 《In Mind》Album Review / Real Estate 新專輯《In Mind》專文介紹

HELLO大家~

超興奮的!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把花草系文青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的Real Estate!
是的,時隔三年再度合體的RE,終於在3月17日發行最新大碟《In Mind》,不用再拉長脖子等啊等了,滿滿11首新歌讓樂迷的初春過得好暖好幸福。

2014年廣受各方好評的《Atlas》專輯,由升格為人父的首腦–Martin Courtney領軍,由團員共同創作,寫著巡演時飄渺不定的情緒,少年般涉世未深的疑惑,都在音樂裡傾瀉而出,也廣受各方樂評盛讚。

時隔3年,最新大碟《In Mind》正式發行,隨著Matt離開樂隊,由Julian Lynch正式接下吉他手一職,對於其他兩位創團成員Martin及Alex帶來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相信樂迷除了殷殷期盼之外,也稍稍對樂隊未來走向感到些許焦慮吧。

隨著Martin以家庭為軸心的生活型態,Real Estate不再是眼神迷濛的少年,而是步入後青春期的青年。與《Atlas》描繪因分離所帶來的焦慮不安相反,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你不能不關注】BANNERS / 【Musician You Must Know】BANNERS

嗨,歡迎回到illusive heaven!

今天要推薦的音樂,是我這個月循環播放清單的Top1,想猜猜看是誰嗎~

在大家猜謎的同時,來推薦一部美劇好了。

有人看過2000年的Si-Fi電影《黑洞頻率 (Frequency)》嗎?劇情大概是在描述一對父子透過一台能跨時空溝通的無線電搭上線,爸爸在過去、兒子在未來,兩人的接觸相互影響,進而改變未來。聽起來可能有點小無趣,但在千禧年可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賣座大片啊。2016年首次翻拍成美劇,內容大致上相同,只是主角換成了父女,劇情仍維持電影的緊湊氣氛,看了滿過癮,可惜的是暫時不會有第二季(淚)。

▲Frequency預告,在Netflix上已經有中字版本囉~

你們可能在想為什麼我會沒頭沒尾的介紹這部美劇吧,除了劇情吸引人外,Frequency每集所搭配的音樂真的全部都是上上之選,不相信的話請自己去追劇來聽!

今天要推薦的音樂是我從裡面挖到的寶– BANNERS (aka Mike Nelson/ Raines)。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Soulful R&B new/best artist: Ray BLK / 節奏藍調新秀Ray BLK 專文介紹

嗨,歡迎大家回到illusive heaven。

今天介紹的音樂來自倫敦出身的Ray BLK,可能對她的名字還有點陌生,但她可是獲得BBC Music Sound of 2017 第一名頭銜的新秀,相信不久後就會在各大音樂專欄看到她的名字。

Ray BLK的 ”BLK” 讀作 “black”,三個字母分別代表了她人生重要的價值觀 – building、living、knowing,靈魂節奏藍調(soulful R&B)富含情感與強烈律動感的音樂風格,連平日極少聽R&B的我都忍不住跟著旋律搖擺了啊~

才23歲的Ray,除了擁有經典的靈魂嗓音,同時也夾帶著那股倫敦人特有的嘲諷口吻,更拉近了聽眾與她音樂之間的距離。還有那超級直白的歌詞,誠實到會覺得她就站在你面前講故事給你聽。Ray在最近的訪問中也提到,當她得知聽眾覺得自己的音樂是非常直接、細膩的時候,她感到意外的驚訝,因為對她而言,只不過是將自己生活上的所見所聞寫進音樂裡,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唱出來罷了。但她也非常興奮能有這麼多的聽眾從自己的音樂中找到共鳴。

平時沒在聽R&B的我,認真推薦Ray BLK的音樂給各位。除了歌曲旋律記憶點高,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45 mins to fall in love?! Let Seafret explain! / 45分鐘墜入愛河?! Seafret用MV解釋給你聽!

嗨,謝謝你們回來illusive heaven。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是1997年心理學家Arthur Aron的【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人際親密感的產生實驗)】,想知道兩個陌生人是否會因此墜入愛河。

將受試者兩兩隨機配對,請他們相互回答對方的36個問題。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經過45分鐘的交流後,預期會讓受試者彼此更加親密。結果,六個月後,有兩對受試者結婚了。

親密關係其實是在雙方願意敞開心胸,信任並讓對方更深入瞭解自己的過程中建立的。
剛認識一個人時,聊的話題僅止於很淺很表面的,久一點後會聊聊彼此的生活,只有瞭解彼此到一定程度的,才會開始有更深入的自我揭露,例如分享自己看事情的觀點、對未來的展望等等。自我披露是你來我往的過程,當你願意將私密的個人隱私分享給對方,代表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感,這樣不斷的交流,便建立了立基於信任感上的親密關係。

而心理學家Arthur Aron的實驗只是將這段漫長的過程,在實驗室裡施加時間壓力,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Why I named my blog "illusive heaven"? 為什麼叫「illusive heaven」?

嗨,好久不見!

謝謝一直支持illusive heaven的你們(深深一鞠躬)。
前一陣子因為工作因素,完全沒有時間和心力經營部落格,累積了好多想推薦給大家的歌單,但就是提不起勁來寫文章。今年我認真思考了部落格未來的方向和形式,除了會繼續寫文章外,今年也會有Facebook粉專和Podcast (敬請期待~)!
粉專會每天不定期更新,部落格和Podcast希望能維持一週一篇的頻率,請大家多多支持:)
好像從來沒有提過為什麼我會把部落格名稱命名為”illusive heaven”這樣奇怪的名字,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illusive heaven的故事吧。

中文直譯的話可以翻成 迷幻天堂 或是 幻覺樂園,至於為什麼我堅持不改用中文名稱的原因,你們應該可以猜到吧.... 迷幻天堂聽起來這麼ㄎㄧㄤ,感覺很像要介紹藥物之類的,完全歪掉,所以堅決不採用。

回歸正題,為什麼是illusive heaven?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所謂的低朝吧,四年前有段期間應該算是我目前為止人生最低落的轉折點吧。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跟你作對,就是一種me against the world alone的概念。然後也不想跟任何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因為其他人都太過愚蠢根本不懂。那段期間由於太過封閉,我把精神都寄託在閱讀跟音樂上,一有空就往唱片行和書店跑,過於沈溺在寂靜無聲形式的依賴,反而活在更自我的世界裡,徹底跟外界脫節。

某天當我一如往常的流連於唱片行帶給我的安全感,將時間消磨於試聽和翻找專輯上。突然,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Life Music Momentum: Love & Time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and how long will you live? 

Life is combined with several planes with lines and points encounter each other. Sometimes shit happens and reality almost beats you down completely. It make you feel like there's no purpose to live again, why not just giving up, it would be the easiest way for yourself and others. However, you are wrong. I believe it that everything happened for a reason, either happiness or sadness/anger, they exist for the reason. Maybe it won't turn out immediately or even in years, but trust me, it would. It would come into your life in the slightest way.  Maybe you are thinking that I am too young to tell you this deep principle, since there's no way that I would understand it. I both agree and disagree with you.


What triggered my sentimentality today is the 2016 film, Collateral Beauty". The storyline is very simple: a man lost his daughter and also the purpose of living, and a series encounters happened. Script isn't the priority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today, but the three abstract concepts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movie: Love, Time, and Death. 


For me, those won't be the only crucial elements in life circle; however, they are indeed something we encounter everyday. I am gonna dig into each one, talk a bit of my feelings of it, and link one song after which I think it's the most suitable expression for it at the moment in my life.


Love exists in every form around you. I always tell myself don't forget to love and